首页
Home
老龄资讯
Nav
离退休干部工作
Nav
文化养老
Nav
专家解读
Nav
银发人生
Nav
健康养生
Nav
杂志导读
Nav
社内简报
Nav
峥嵘的岁月 忠厚的家风——读张忆群《邙岭老屋》
峥嵘的岁月 忠厚的家风——读张忆群《邙岭老屋》
邙岭老屋,本是豫西黄土高原上一套普通农村院落,历尽春秋冬夏,饱览人世沧桑,在见证一群张姓族人期待、求索、抗争心路历程的同时,也浓缩了一个古老民族劫波度尽、否极泰来的苦难辉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会像很多祖屋一样,随着居住者的离去,而逐渐走向萧瑟、衰败、坍圮,最终被黄尘湮没,消逝在历史深处。是两卷本的《邙岭老屋》,长久的延续了老屋的生命,并闪耀着新时代的光彩。作为老屋后人,忆群大姐笔触细腻,深...
99%老人居家养老 政策完善迫在眉睫
99%老人居家养老 政策完善迫在眉睫
99%老人在家养老的新格局下,被视为蓝海的养老产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会。8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作为关注养老领域的领军专家,陆杰华呼吁从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的角度推动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而当谈到99%老人在家养老的变化,陆杰华则表示,要关注养老格局的动态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不同代际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动态看待99%在家养老格局 “9...
社区食堂“火”了!年轻人选择家门口就餐,和老年人成为“饭搭子”
社区食堂“火”了!年轻人选择家门口就餐,和老年人成为“饭搭子”
阳台山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海西晨报记者 陈理杰 摄 排队打菜的人群中,年轻面孔不少。海西晨报记者 陈理杰 摄 振兴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年轻居民正在打包饭菜。海西晨报记者 王世伟 摄 继“成人小饭桌”火了之后,不少吃腻了外卖的年轻人又盯上了社区食堂。日前,记者了解发现,原本主要服务老年群体的社区食堂意外“...
不断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养老温度
不断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养老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我国迈进老龄化社会,加快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条件的环境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因此,要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再逐步扩大适老化改造的社会覆盖范围,不断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养老温度,持续发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适老化改造的问题表现 在中国人口...
安徽岳西:退休老人收藏奇石传播文明
安徽岳西:退休老人收藏奇石传播文明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专属底座,它们与饰品、书画相互衬托,展现出和美,和谐,和气的文化氛围。”8月8日,在安徽省岳西县蒲镇岩河村谢坂组,王学舜老人介绍说。王学舜正在介绍他收藏的石头。岳西县委宣传部供图今年已经78岁的王学舜,自幼岩河村赵冲河河边长大,从小一直对石头很感兴趣。2007年,他从乡镇广播站退休后,怀着对石头的热爱,开始收藏奇石,创办了“和石阁”奇石馆。奇石馆的石头都是王...
《梅的白天和黑夜》:新视角和新叙事下的“父辈的故事”
《梅的白天和黑夜》:新视角和新叙事下的“父辈的故事”
入围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单元的《梅的白天和黑夜》,很可能属于“上海题材”中的少数派,它没有桐荫花影里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既不属于衣香鬓影的花样年华,也够不上大浪淘沙的海上传奇,这电影里的主角是一些被时代和时间的湍流留在沙滩上的、褪色的小人物,他们四散在城市的角落里过着隐秘的生活。而这样的“上海题材”,又不该是少数派,因为它聚焦的人群和他们的生活——那些游弋在寂寞和计较之间,颤颤巍...
世卫首次颁奖中国公共卫生机构,老年慢病防治获认可
世卫首次颁奖中国公共卫生机构,老年慢病防治获认可
5月26日,在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将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授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以表彰其在老年人健康保健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是世卫组织首次将该奖授予中国的公共卫生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颁奖仪式由世卫组织设立的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全称是...
“高·幸食堂”:让老人从舌尖暖到心尖
“高·幸食堂”:让老人从舌尖暖到心尖
5月25日,西安市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现场会在高陵区召开,各区县百余名代表现场观摩高陵区“高·幸食堂”,通过学习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高陵样板”,助推全市养老助餐工作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让老年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高·幸食堂”(央广网发 杨玥 摄)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高陵区水景社区、上林社区、龙凤园社区、张卜村和东张市村等5个独具特色的“高·幸食堂”老年人助餐点。随后,在高陵区文体中...
丽水缙云88岁老人在家门口开起书法班
丽水缙云88岁老人在家门口开起书法班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品味,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学习传统艺术乐趣,近日,中国艺术家研究会创作委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创作委员(高级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施子洲在丽水市缙云县五云街道雅施村文化礼堂开展书法学习班。施子洲正在进行书法创作(央广网发 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据介绍,施子洲出生于五云街道雅施村的一个木雕世家,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积累了诸多优秀艺术作品,是本地小有名气的...
新时代老人的 时尚元素
新时代老人的 时尚元素
时尚元素之一——关系学退休,不是从生活中退休,而是从工作中退休了。这种由工作到生活的转变,让人焦虑、茫然、心烦,犹如走出校门初次上班,走出国门独自面对另一片天。围绕这个“转变”,退休干部应从学会退休生活关系学开始。要跟自己搞好关系人在世上离不开朋友,但人最主要的朋友是你自己。要做好自己的朋友,必须自己跟自己搞好关系,完善一个内在的精神的自我。你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人生的...
人生如打牌
人生如打牌
退休之后,我学会了打牌,斗地主、双升,都玩得很有兴趣,一坐几小时可以不动窝,也不觉着累。依我所见,打牌这事儿,运气加牌技缺一不可,你能耐即使再大,如果拿到一把烂牌,恐怕也无力回天,只有老老实实认输。反之,如果拿到一手好牌,占有绝对优势,闭着眼都能赢,那也胜之不武,很没意思,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好像傻子有憨福。最刺激的是,拿到的牌不好,胜算很小,却运用高超牌技,起死回生,反败为胜。若有这么一回险...
老人为什么喜欢小孩
老人为什么喜欢小孩
老人为什么喜欢小孩,尤其是对自己的第三代第四代?这方面有权威论述,我也有自己的体验。我相信自己的体验。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老人之所以纵容孩子,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被需要,所以扮演有求必应、絮絮叨叨、慈爱可亲的角色。我自己的感觉不是这样的。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小小的运动场,正对着我家窗户,是小区里孩子们的乐园。早几年,孩子们的大喊大叫常常使我心烦意乱,尤其是我读书的时候。改革开...
归途,恐怕也是必由之路
归途,恐怕也是必由之路
有时候,进步就是回过头去,往后走。龙泉青瓷,在宋代,达到它技术与艺术上的高峰,然后就是忽快忽慢的滑落,直至今天,试图重回峰巅,仍有漫长的道路要攀登。把高峰时期的龙泉青瓷与宋词放在一起比较和品味,是件有意思的事儿。传统中国的文学样式中,我最喜欢宋词,从形式上来说它灵活精致,可以任随感情表达的需要,择取不同的词牌,长长短短的句子,更自由也更具个人特色。词作常常生发于青楼,那个年代,世俗的男女关系...
“银发”志愿者 晚年人生闪光彩
“银发”志愿者 晚年人生闪光彩
退休以后的生活如何度过?有人选择安享晚年,尽享天伦之乐;有人找到兴趣爱好,在文娱活动中提升自我;还有的人扎根社区,在志愿服务中继续发挥余热。“银发红马甲”描绘最美夕阳红在山东省济南市人民街大德中社区,有这么一群银发志愿者,他们退休不褪色,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他们奔走忙碌在不同的岗位上,守护家园安全。72 岁的汤克礼是山东老年大学声乐班的学员、学校合唱团的团长 , 虽已步入古稀之年 , 但他依...
让老年人在学习中养老享老
让老年人在学习中养老享老
3月21日,在挂牌18天后,国家老年大学第一课正式开启。9时30分,国家老年大学北京魏公村校区的教室里乐声悠扬,40余名银发学员在教师张沁琪的带领下,开始了“识谱与歌唱”课程的学习。这学期,将有800多名中老年人走进国家老年大学的校园,学习智能手机应用、绘画、声乐、形体等实用课程。同时,在学校搭建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有40多万门(个)近400万分钟的课程资源,向老年人群免费开放。大...
红色家史:一封电报背后的故事
红色家史:一封电报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我80岁生日,孙子让我找一些年轻时的老照片出来,想帮我制作一个相册影集在寿宴上播放,于是我在老屋里翻箱倒柜,无意中却发现了这封尘封已久的电报,电报全文如下:惊悉你父逝世,对我党有功,深表怀念,特此悼念,於华章(时任苏州市教育局局长),不禁让我又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我祖父李文炳,字虎臣,父亲李连生,字捷三,二叔李连宽,在高邮县城北门外开了一家合记五洋店,因我祖父喜欢广交朋友,故结识了潜...
文化之家,睦邻上进
文化之家,睦邻上进
家风是一个大家族的根本,是一个个小家庭的立足之基,家风决定着子女在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底气,家风正则人不斜。我家的家风很简单,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只有两条,即“读书求上进”“邻里和睦”。虽然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先说第一条。我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吃了许多不识字的苦,不精神矍铄!提起全家21口人的年龄、生日、职务、单位等等细节来,老妈脱口而出,如数家珍,毫厘不爽!“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
王蒙二三事
王蒙二三事
最近往事萦怀,不断地想起我在“人文社”的作者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位学者型作家,比如王蒙。 我认识王蒙,得益于老领导李曙光的介绍。1984年底,我刚刚接手理论组的管理工作,李曙光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自己感到理论组的书稿比较陈旧,新鲜感不足,想组织一点有新意同时有思想冲击力的选题。我谈到几位当时活跃的人物,其中就有王蒙。 李曙光与王蒙很熟悉,便把王蒙的联系方法告诉我。那时王蒙还在主...
与花草为伴,过幸福晚年
与花草为伴,过幸福晚年
时下,很多人退休后喜欢到郊外或农村租一块地,养养花、种种菜,享受一下田园生活。也有人将自己小院、阳台,甚至楼顶都种满了花草果蔬。如今,种花、种菜能养生防病得到了科学证实。在古埃及,医生就建议患者多到庭院里散步;18世纪的西欧,种植花草和接触家畜被当作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用园艺疗法帮助伤残军人康复。 以前,人们关心的是锻炼不锻炼的问题,如今,随着健康意识增强,锻炼的好处深...
让优质资源助力老有所学
让优质资源助力老有所学
以国家老年大学成立为契机,推动形成覆盖广泛、主体多元、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西宁:文化养老正当时
西宁:文化养老正当时
怎么样让老人更有尊严、更体面、更有价值的生活?怎么样让老人生活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彩?怎么样可以缓解子女离家工作后老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3月20日,西宁市老干部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学,“文化养老”话题让开学第一堂课与众不同。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一点都不比年轻人低,弹琴、跳舞、书画……开启了西宁市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更多的老年人热衷“文化养老” “没想到退休了,还能在‘家门...
李锦华:做好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
李锦华:做好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
以锡矿闻名世界的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在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个旧矿山歌谣”。今年66岁的李锦华,穷其一生,从搜集、整理、创作到演唱,将“个旧矿山歌谣”发扬光大,2023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锦华也在2021年被命名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矿山歌谣”传承人。他说,他余生要将这项群众性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发扬光大,被世人所传唱。2014年,李锦华从...
文化养老:宁波的智慧社区创新
文化养老:宁波的智慧社区创新
家住宁波 68 岁的王阿姨,丈夫走得早,女儿在国外工作,独自生活的她平时喜欢参加社区文艺活动,经常在手机上搜索附近文化养老服务站推出的项目,选择自己心仪的活动,如到文化礼堂和老姐妹们一起观看或演唱越剧;还坚持跳交谊舞锻炼身体。兔年春节因女儿工作繁忙,大年初三就返程上班了。略感失落的她觉得社区就是自己的大家庭,不禁感叹:参加社区文娱活动,是何等幸福呀!时下,这种饱含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养老...
藏书记
藏书记
记得陆放翁有诗《居室甚隘而藏书颇富率终日不出户》,诗句颇长但深得我心。笛卡尔说:好书 , 读起来便如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谈话。室中既然有圣贤满座,还有多少出门的必要呢?儿子赴欧留学后,他的房间慢慢地变作我的“书房”。房间面积不过十多平方米,除去衣橱睡床,“甚隘”。原属中学生的书橱容不下许多书,新买的书便沿着墙根胡乱地往上堆砌,数千册,颤颤巍巍地堆,直堆成一人多高的书墙。摆放时往往随意,马尔克斯...
玩直播,线上展现快乐生活
玩直播,线上展现快乐生活
线上“潜力”被发掘在刚过去的炎热夏季,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办事处携手北科乐活堂发起了一场火热的“月坛街道文化养老直播”大赛。这场活动吸引了 20 支银发长者团队报名参加,6 月海选启动,短短 2 个月的时间,10 支长者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相比于往年的达人评选,这次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赛事改为线上进行。长者一边要进行技能比拼,学习视频拍摄,还要现场直播。月坛街道负责人表示,此次月坛街道老年直...
老年大学助力“文化养老”
老年大学助力“文化养老”
9月2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破4亿占比将超30%。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以前面对老龄化的问题,我们思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现实中,退休后的人员如何安排退休生活也值得社会关注。发挥老年大学优势,助力文化养老成为了各地的关注点。各级政府不断加强老年大学的建设。老年大学可以助力“文...
高密市打好文化养老“组合拳”拉伸老年教育宽度
高密市打好文化养老“组合拳”拉伸老年教育宽度
高密市打好文化养老“组合拳”拉伸老年教育宽度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密市打好扩大教育阵地、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文体活动三套“组合拳”,不断拉伸老年教育宽度,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夕阳更美更红。不断扩大教育阵地。拓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举办老年大学,形成市、镇街、社区、村四级办学网络。召开专班协调会6次,全力推进老年大学新校区建设,完成内部...
淄博:编演剧目上央视 文化养老显成效
淄博:编演剧目上央视 文化养老显成效
记者 耿雪 通讯员 闫盛霆 常爱国近日,淄川区老年大学京剧班登上央视《一鸣惊人》大舞台。京剧班教师、颐泽社区老干支部书记郑兰菊带领11名老年学员编演的京剧选段《红云岗》,唱腔优美正统、表演娴熟精彩,获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次央视的亮相演出,是淄川区老年大学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拓展文化服务覆盖面的结果,也是淄川区提升老年教育、助推文化养老成效显现的一个缩影。”淄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
隆阳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养老新阵地——区老年大学交通社区教学点开学
隆阳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养老新阵地——区老年大学交通社区教学点开学
为满足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增添正能量、提升幸福感”为宗旨,9月20日,隆阳区“家门口老年大学”九隆街道交通社区教学点开学仪式如期举行。开班以教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红色歌曲作为开学第一课,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学仪式上,区老年大学负责人向教师、学员介绍了社区老年大学的办学初衷、课程安排和学习内容。希望通过老年大学向基层教学点的延伸拓展,让城市社区中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老年...
“文化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文化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从成立之初的3个班,到如今14个专业23个班,从最初的85名学员到如今850名学员,十年来,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老年学校承载了辖区不少老人的欢乐晚年生活,学校以“七彩学堂”为载体,树立“文化养老”服务理念,推行“五实工作法”,多措并举,规范办学。先后荣获省市信得过老年学校荣誉称号,也是合肥市唯一一家省级社区老年学校示范校。从3个班到23个班 从85名学员到850名学员在天鹅湖社区,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中国老年杂志社创办于1983年,《
中国老年
》杂志是以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关注老龄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办刊宗旨,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半月刊。邮发代号:2-291 杂志订阅咨询电话:010-64250913 010-64250920 010-64252577 010-64249647 上半月版 邮箱:zgln1983@163.com 下半月版邮箱:zgln1983@126.com
Mobile
010-64250891
Email
33324159@qq.com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兴华公寓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