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人口领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从辩证、系统和发展视角深刻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长远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口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对人口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科学认识中国人口发展...
作为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口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判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养老金制度是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我国养老金制度有何优势?现阶段养老金制度改革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推动养老金制度体系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金制度覆盖面快速推进,养老金水平持续提高。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取向。郑功成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快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振兴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老龄化对于乡村振兴的整体促进作用也越发凸显。老龄化带来的银发力量,不仅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乡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实践中,要注重全面凸显银发群体的积极作用,实践积极老龄化的现实功能。 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老龄化不仅不会成为乡村振兴以及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这为东北振兴提出了一个崭新思路。东北发展表现出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深层次矛盾是人口问题。东北常住人口增量逐年下降,在全国排名倒数;人口出生率也是全国倒数。东北地区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外流的问题已经同时出现,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好...
作者: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当前,我们已经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速、走向共同富裕步伐明显加快的新征途上,正面临着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其显著特征就是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并行。我国已从轻度人口老龄化步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正在向80岁的高龄社会迈进等等。这些变化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持续弱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成为关乎所...
个人养老金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11月25日至今年7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已满8个月,产品总量已达674款。自从其在36个先行城市与地区落地实施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有序运行,为全面实施积累了有益经验。 在参加人数和产品推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个人养老金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在银行加大力度营销的情况下,出现了个人为获得优惠...
“生产性老龄化”(Productive aging)是将拥有丰富“生产性”资源禀赋的老年人视为有益于社会的资产而不是负担。生产性老龄化概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被视作应对老龄问题和人口负债危机的重要战略。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西方老龄社会最为重要的经济战略之一,生产性老龄化主张将拥有丰富“生产性”资源禀赋的老年人视为有益于社会的资产而不是负担。中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认识人口...
文 | 原新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2年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9.8%。必须更好利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市场扩容,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